网站首页 >> 资讯 >> 正文

“全球史与中国2016”系列讲座第六讲

    阿冯斯·蜡碧士:全球史中的医学:焦点·途径·主题

Alfons Labisch: Medicine in Global History. Focus-Approaches-Subjects

2016-05-17

    2016年5月17日下午,“全球史与中国2016”系列讲座第六讲(总第19讲)在图书馆四层学术报告厅举行。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杜塞尔多夫海因里希·海涅大学原校长、德国国家科学院科学史与学术史研究中心主任、亚琛工业大学医学博士阿冯斯·蜡碧士(Alfons Labisch)教授做了题为“全球史中的医学:焦点·途径·主题”的学术报告。

1、全球史中的医学:焦点

    蜡碧士教授介绍了德国历史学家奥斯特哈梅尔(Jürgen Osterhammel)《世界之变:一部19世纪的历史》(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orld, 2009)一书的观点,该书有章节讨论了人类生存状态及面临的威胁、人类预期寿命以及人类卫生,蜡碧士教授也有《人类卫生》专著出版。

     

    蜡碧士教授认为,从医生到病人有两种概念模式,一种是医生向病人介绍医药理论知识,使病人理解医生所采取的措施是安全无害的;另一种是医生对病人进行手术,使病人在个人的亲身经历中获得医疗和护理知识。但这种概念模式并不能代表事实。一个概念模式的首要目标就是要传递一些基本准则及其所代表系统的基本功能、增进受众所代表系统的理解、快速有效传达该系统细节、记录该系统供未来发展参考、提供一种合作方式,同时,从该系统提炼出来的信息将为系统设计者提供参考意见。

    蜡碧士教授以神灵医学(Magical-animistic Medicine)、医疗占星术(Iatro-astrological Medicine)等为例阐释全球史中的医学发展中的模式。

神灵医学模式起源于万物有灵论的宗教信仰,认为人类之所以染患疾病,是因为违反了社会与宗教禁忌,疾病在此被视为一种来自超自然神秘力量的惩罚。在这种观点指导下的治疗疾病的方式,主要是经由特定的仪式获得神恩的力量,或者是驱逐恶魔,或者祈祷和占卜,又或者是重新接受社会与宗教的规范等。例如作为神灵医学代表的萨满教巫师运用幽灵治疗病人。

    医疗占星术是占星术的分支学科,作为一门古老的医疗体系,这门占星术派是探讨有关人的身体各部位、病症与医药联结着太阳、月亮与各行星连同十二星座的作用下的医学模式。医疗占星术认为每个星座与人体不同的部位相关联,因此可以从一个人的本命盘来判定改人身、心、灵的健康状态。人类身体的小宇宙反映着自然界的大宇宙和有序的完整体系,医疗占星术的宗旨,和现代医疗体系一样,是协调个人的健康与自然的万有生命力量和宇宙。

2、全球史中的医学:途径

    蜡碧士教授探讨了全球史视野下的医学可能研究途径,他提供了一些学者研究全球史的方法,并分享了他的观点。全球史是一种互动的历史观,德国历史学家奥斯特哈梅尔(Jürgen Osterhammel)认为全球史的研究方法,从时间维度来说,全球史不必研究世界所有的过去,只要聚焦某一特定时期的互动史即可;从空间维度来说,全球史研究不必研究整个世界。对于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提出的轴心时代理论,蜡碧士教授认为轴心时代使人类意识到他们并不真正属于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与人类文化相互反映、相互理解。以色列学者艾森斯塔德(Shmuel Eisenstadt)提出“多元现代性(multiple modernities)”的观点,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现代性发展方式,它有自己的独特方法途径、速度,并且基于自己的文化环境和对象。蜡碧士教授特别向大家介绍了法国年鉴学派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历史的三个层次与长时代的概念”。布劳岱尔认为历史可区分为短时段、中时段和长时段,认为历史学家更重要的是研究长时段的发展,而不是认为仅对短时段的历史作详细研究,而要从数十年的中时段的周期波动的探讨中,进一步找出数百年等长时段中,整个文明的发展趋势以及延续于其中的基本社会经济文化等结构。

3、全球史中的医学:主题

    借助前面提到的雅斯贝尔斯和布罗代尔等人的理论,蜡碧士教授认为,全球史视野下的医学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考察:

    第一个层面,“地球历史”中的医学(Medicine in géo-histoire)。它是文化的地理基础,包括自然、气候和海陆航线等要素。以医学角度来看,它影响了一些疾病的分布。比如:撒哈拉以南非洲炎热、潮湿的气候长期以来是疟疾进化、传播的温床。麦克尼尔的《瘟疫与人》、贾雷德·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等著作都很好的展现了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文明模式之间互动关系。

    

    第二个层面,“轴心历史”中的医学(Medicine in histoire axiale)。轴心时代文化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创造了文化——文明的基础。一方面,随着人类早期农业文明的发展,人与人、人与动物、牲畜之间的接触使得一些人畜共患病的传播成为可能。如瘟疫、天花、肺结核以及最近的禽流感(HPAI)等疾病。而在全球化的当代,人类不得不共同面对这类传染病的威胁。另一个角度来看,轴心时代的中国、欧洲文明,其医学发展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可比性。他们都将医学与当时对自然的理解结合在一起,即通过自然来分析研究疾病。古希腊医学、欧洲中世纪医学理论,都有和中医类似的关于人体脏器与自然界元素相对应的观点。

    

    第三个层面,“长时段历史”中的医学(Medicine in histoire de la longue durée )。在这个层面,考察医学与社会组织的关系。首先是与健康和疾病相关的社会机构,这类机构范围很广泛,也与人的生老病死联系在一起。第二是那些需要医学的组织机构,包括一般意义的社会、国家,还有军医、法医、公共卫生组织等。第三是从事医学的机构,包括医学教育机构和医学专业评级机构或者系统。

    第四个层面,事件历史”中的医学(Medicine in histoire événementelle。这个层面主要关注医学在不同社会之间的迁移。例如从殖民地医学角度来看,卫生隔离与种族隔离之间的关系如何?又如,中国传统医学传到日本之后,在那里形成了汉方医学(Kanpo Medicine)。而到了19世纪70年代,明治政府决定以德国医学体系为基础引入现代医学,从此汉方医学失去原有的合法地位。

4、总结

    蜡碧士教授认为,全球史是全球网络下互动、交错的历史。全球史研究的前提是避免陷入“欧洲中心主义”的误区,应该关注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意义上,科学、医学正是全球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的领域,因为在医学的发展历程中可以很清晰地体现“现代化”的进程,尤其是西方医学与中国医学的关系反应了地区之间的互动,也展现出轴心时代下“多元现代性”的观念。

    来自校内外的师生共同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结束后,在场听众与蜡碧士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互动讨论。本场讲座由全球史研究院院长李雪涛教授主持。

通讯地址:北京西三环北路2号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官网/全球史研究院

邮箱:gh@bfsu.edu.cn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

Copyright @ BFSU. 中国·3512vip新葡的京集团(股份)官方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