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 >> 正文

张柏春: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

2016-04-13

    4 月13 日下午,“全球史与中国2016”系列讲座第四讲(总第17 讲)在我校图书馆三层举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研究员为大家带来了题为《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的讲座。讲座由全球史研究院院长李雪涛教授主持。
    张柏春研究员从历史的、比较的视角介绍了从近代至现代再到当代的科学技术在欧洲与中国的发展进程,揭示出近代以来中国曾与西方国家在科学技术上的差距。他认为,在西方扩张与全球化的与境中,中国科学技术逐步走向现代化。他从14 世纪讲起,指出当时的中国与欧洲在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方向性差异。17 世纪时,欧洲发生科学革命,来华传教士将欧洲的部分科学技术介绍到明清两朝,然而这种交流是十分有限的,因为当时的中国社会无意改变自身的知识价值体系。而到了18 世纪欧洲进行工业与技术革命时期,中国的“礼仪之争”导致依附于传教的科技传播随之中断。因此这一时期的中国很大程度上处于闭门造车的状态。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得19 世纪的清政府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原则下有选择地引进西方的“坚船利炮”技术。中国在20 世纪前半叶从制度层面接受现代科学技术,在50 年代开始全面向现代科学技术“进军”。张柏春研究员风趣幽默的演讲风格,结合具体科技史轶事的剖析发人深省。演讲结束后,听众们纷纷与张柏春研究员展开交流互动。

通讯地址:北京西三环北路2号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官网/全球史研究院

邮箱:gh@bfsu.edu.cn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

Copyright @ BFSU. 中国·3512vip新葡的京集团(股份)官方网站版权所有